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封面专题

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快乐

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快乐

“如果我结了婚、生了孩子,我就会快乐。”

“如果我有了自己的房子,我就会快乐。”

“如果我得到这份工作,我就会快乐。”

“如果……我就会快乐。”

你曾有类似的想法吗?当你达到某个目标,或得到某件想要的东西后,你是一直都感到很快乐吗?还是快乐的感觉慢慢就消失了呢?达到目标或得到喜欢的东西,肯定会令人快乐,但这样的快乐通常很短暂。持久的快乐并不是建基于成就或所拥有的物质。人能否有健康的身体,取决于好些不同的因素,能否得到持久的快乐,情况也一样。

每个人都不一样,令你快乐的事不一定会使另一个人快乐。另外,我们的喜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。不过,证据显示,真正的快乐往往离不开某几个因素,比如有满足感、不妒忌、有爱心、有坚强的意志等。为什么是这样呢?

1. 满足感

古代一位洞悉人性的智者承认金钱能保护人,可是他也说:“贪爱银子的人,有了银子也不满足;贪爱钱财的人,收入再多也不知足。这也是空虚。”(传道书5:10;7:12)他想要说明什么呢?我们需要金钱才能维持生活,可是我们应该避免贪心,因为贪心的人永远不会满足。这位智者就是古代的以色列王所罗门。他想知道财富和奢华的生活是否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,于是他用了一个方法来找出答案。他说:“凡我眼所求的,我都不禁止;我心想享受的各样欢乐,我都不抑制。”(传道书1:13;2:10

所罗门积聚了巨量的财富,建造宏伟的宫殿、美丽的花园和水池,也买了许多奴仆。他想要的全都有了。他从这个亲身体验得出什么结论呢?他发现,自己所做的事虽然使他快乐,但这种快乐并不持久,他说:“一切尽都空虚……在天日之下毫无益处。”他甚至恨恶生命!(传道书2:11,17,18)所罗门看出,耽于享乐的生活最终只会让人心灵空虚,毫无满足感。 *

这位古代智者得到的结论,在今天仍然正确吗?《幸福学期刊》(英语)刊载的一篇文章说:“当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,额外的收入对提高人的幸福感没有多大帮助。”不少研究结果都指出,人如果为了得到更多物质享受而放弃道德原则和宗教信念,他们得到的幸福感甚至会减少。

圣经原则:“你们处世为人,不要贪爱钱财,要以现在所有的为足。”——希伯来书13:5

2. 不妒忌

妒忌的一个定义是“因渴望得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有利情况而感到不悦或痛苦。”妒忌就像恶性肿瘤一样,能大大影响一个人的生活,夺去他的快乐。妒忌心是怎样产生的呢?我们怎样看出自己有没有妒忌别人?我们可以怎样克服妒忌的心理?

《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》(英语)指出,人通常会妒忌那些在年纪、经验、背景等方面跟自己差不多的人。例如,一个推销员不会妒忌一个出名的电影明星,却会嫉妒一个业绩比他好的推销员。

圣经也记载了类似的例子。古波斯帝国的一些高官非常妒忌一个人,这个人不是国王,而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同僚,名叫但以理。嫉妒的情绪显然令这些高官很不快乐,他们甚至密谋杀害但以理呢。不过,他们的计谋失败了。(但以理书6:1-24)上面提到的百科全书说:“我们必须看出,妒忌心会引发害人的念头,因此历史上才会有那么多跟嫉妒有关的暴行。” *

妒忌的心态使人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

你怎样看出自己有没有妒忌别人呢?不妨问问自己:“我看见朋友取得某些成就,会感到开心还是泄气呢?如果我的兄弟姐妹、一个很有才华的同学或者某个同事遇上挫折,我会替他难过,还是会暗地里高兴呢?”这两个问题,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后者,那就可能表明你有妒忌的心理。(创世记26:12-14)《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》说:“妒忌的心态使人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也会削弱人的感恩心,使人忽视自己所得到的许多恩惠。……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快乐。”

要克服妒忌的心理,一个方法是培养谦卑。我们为人谦卑,承认自己能力有限,就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才干。圣经劝勉我们说:“凡事都不要好辩争胜,不要自命不凡,倒要谦卑,看别人比自己优越。”(腓立比书2:3

圣经原则:“我们不该自命不凡,彼此挑起竞争,彼此妒忌。”——加拉太书5:26

3. 爱心

《社会心理学》(英语)说:“自觉跟别人有良好关系的人,比那些只是有好的工作和收入,住在高级住宅区,甚至身体健康的人,对生活的整体满足感更高。”简单来说,人要有真正的快乐,就必须爱别人和感受到别人的爱。一个圣经执笔者说,如果他没有爱,就“算不了什么”。(哥林多前书13:2

培养爱心,永远不会太迟,让我们看看一个例子。瓦妮莎有一个又酗酒又粗暴的爸爸,她14岁就离家出走,住过好几个寄养家庭,也住过一家环境恶劣的收容所。她记得自己在那个收容所时,曾恳求上帝帮助。也许是上帝回应了瓦妮莎的祷告,之后她被安排住在一个相信圣经的家庭里。这家人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,表现出真正的爱心,包括“长久忍耐、和蔼仁慈”这些特质。(哥林多前书13:4)由于有了较好的生活环境,加上她自己也学习圣经,她在感情上的创伤渐渐抚平了,学业也有进步。她忆述:“我在学校里的成绩等级,从D和F进步到A和B。”

过去的遭遇仍在瓦妮莎的心里留有伤疤。虽然这样,现在她已经有自己的家庭,跟丈夫和两个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。

圣经原则:“要穿上爱,因为爱能完美地维系团结。”——歌罗西书3:14

4. 坚强的意志

谁的生活是没有难题的呢?圣经说,人人都会有“哀哭”和“哀号”的时候。(传道书3:4)可是,我们有坚强的意志,就能够应付逆境,重新振作。请看看卡萝尔和米尔德丽德的例子。

卡萝尔患了脊椎退化疾病、糖尿病和睡眠性呼吸暂停,左眼也因为视网膜退化而失明。她说:“我尽量不让自己灰心太久。我会容许自己消沉一会儿,之后就会叫自己振作起来,也会感谢上帝让我现在还能做点事,甚至可以帮助别人。”

米尔德丽德也有不少病痛,包括关节炎、乳腺癌和糖尿病。她跟卡萝尔一样,努力不去多想自己的难题。她说:“我学会爱别人和安慰其他生病的人。我发现,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,因为当我安慰别人的时候,就没那么担心自己的情况了。”

卡萝尔和米尔德丽德从安慰别人寻得快乐

虽然卡萝尔和米尔德丽德都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,但她们最重视的不是改善身体状况,而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善用时间。因此,她们都享有别人无法夺去的内心安宁,而且深受其他人喜爱。她们的榜样也激励了不少正在面对难题的人。

圣经原则:“在考验下保持忍耐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得蒙悦纳之后,就会获得生命的冠冕。”——雅各书1:12

我们把圣经的原则应用出来,就会看出圣经很有智慧,能让人大得益处。正如圣经说:“人持守智慧,智慧就是他们的生命树;紧守智慧的,必称为有福的人。”(箴言3:13-18)你在生活中实践圣经的原则,就会体验到其中的智慧。没错,圣经的作者耶和华是“快乐的上帝”,他也希望你得到快乐。(提摩太前书1:11

^ 11段 如果想知道所罗门这个尝试的细节,请看传道书2:1-11

^ 17段 一宗为人熟悉的暴行就是耶稣基督被杀一事。马可福音15:10说,祭司长是因为妒忌才把耶稣交出来,让他被人杀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