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16世紀三個熱愛聖經的人找到什麼真理?

16世紀三個熱愛聖經的人找到什麼真理?

「真理是什麼?」公元1世紀的猶地亞總督本丟·彼拉多在審訊耶穌時,曾這樣問耶穌。(約翰福音18:38)其實,彼拉多並不真的想認識真理,他這樣說只是想譏諷耶穌。彼拉多也許認為,人人都可以自行判斷什麼是真理。今天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看法,他們認為人從小被灌輸怎樣的標準,就會認為那套標準是對的。對於什麼是真理,根本沒有絕對的標準。

對於什麼是真理,16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徒要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。一方面,他們從小就受到教導,教宗的權威和天主教會的教義都是不容質疑的。另一方面,當時宗教改革 *的浪潮在歐洲方興未艾,他們聽到很多新的宗教主張。到底應該相信哪個主張呢?他們怎樣判斷誰說的才是真理呢?

那時,有很多人決心找出聖經的真理,本文會集中講講其中三個。 *這三個人用什麼方法分辨哪些是正確的道理,哪些是錯誤的主張呢?他們找到什麼真理呢?讓我們來看看。

把聖經視為最高權威

德國人沃爾夫岡·卡皮托是個很虔誠的年輕教徒,曾經攻讀醫學、法律和神學。1512年,他當上教區教士,後來成為美因茨大主教的助手。

起初,卡皮托嘗試遊說那些支持宗教改革的人,希望他們不要猛烈抨擊天主教的教義。可是不久,他自己也開始支持宗教改革。歷史家詹姆斯·基特爾森說,卡皮托認為,要正確地衡量不同的宗教主張,「最好就是用聖經作為判斷的標準,因為只有聖經才是絕對正確的」。通過查考聖經,他看出教會主張的聖餐變體論和尊崇聖人的做法是不符合聖經的。(請看附欄「 要對證所聽見的事」)1523年,他辭去了為大主教工作的要職,並去了當時宗教改革的中心斯特拉斯堡定居。

卡皮托在斯特拉斯堡的家成為宗教異見分子聚集的地方,他們無疑常常討論信仰和教義上的問題。雖然有些支持宗教改革的人仍然相信三位一體教義,但根據《宗教改革激進派》(英語)一書說,卡皮托的著作卻「對三位一體教義不置可否」。為什麼呢?因為卡皮托看過西班牙神學家米格爾·塞爾韋特(或譯邁克爾·塞爾維特)引用聖經反駁三位一體的文章,塞爾韋特提出的論據令卡皮托心悅誠服,使他看出這個教義是有問題的。 *

那時,人如果否認三位一體的道理,就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,因此,卡皮托在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方面,態度很審慎。不過,從他的著作可以看出,他在跟塞爾韋特會面之前,已經對三位一體的教義半信半疑。一個天主教教士說,卡皮托和他的同道「暗中討論信仰上最大的奧秘——至為神聖的三位一體教義,並否定了這個信仰」。一個世紀後,有人列出一些反三位一體論的著名作家,卡皮托名列首位。

沃爾夫岡·卡皮托認為,天主教會最大的缺失,就是「忽略了聖經」

卡皮托相信聖經是真理的來源。他說:「我們應該總是把聖經和基督的律法視為神學的最高權威。」基特爾森博士說,卡皮托「堅決認為,經院派神學家最大的缺失,就是忽略了聖經」。

另一個渴望認識真理的人,是年輕的馬丁·塞拉里厄斯(又叫馬丁·博爾豪斯),他曾在1526年住過卡皮托的家。

「傳授關於真神……的知識」

馬丁·塞拉里厄斯所著的《關於上帝的作為》的扉頁;他在書中用聖經來衡量教會的主張

塞拉里厄斯生於1499年,曾攻讀神學和哲學,是個勤奮的學生,後來在德國的維滕貝格接受了一份教職。維滕貝格是宗教改革的發源地,因此,塞拉里厄斯很快就認識了馬丁·路德和其他試圖改革天主教會的人。塞拉里厄斯怎樣判斷哪些是來自人的道理,哪些是聖經的真理呢?

《宗教改革時期的教士》(英語)一書說,塞拉里厄斯認為,人想要正確地理解聖經,就必須「勤奮並仔細地閱讀聖經,經常將不同的經文互相對照,還要禱告和悔改」。塞拉里厄斯通過鑽研聖經找到哪些真理呢?

1527年7月,塞拉里厄斯所著的《關於上帝的作為》出版,他在書中公開了自己找到的真理。他說教會所用的聖物,比如聖餐中的聖體,完全是個象徵。羅賓·巴恩斯教授說,塞拉里厄斯在書中也「解釋了聖經的一些預言,指出將來會有大規模的災殃和苦難,之後全宇宙會煥然一新,達到至臻至美的境界,屆時眾生都快樂滿足。」(彼得後書3:10-13
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塞拉里厄斯也在書中談及耶穌基督的本質。雖然他沒有直接反駁三位一體這個教義,但他把「天父」和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」區別開來。他說耶穌是眾神之一,也是全能上帝的其中一個兒子。(約翰福音10:34,35

羅伯特·華萊士在他寫的《反三位一體論著名人物》(1850年)中說,塞拉里厄斯的著作,寫作方式有別於16世紀那些支持三位一體的著作。 *有些學者因此認為,塞拉里厄斯必定是反對這個教義的。有些人也認為,塞拉里厄斯受上帝任用,「向人傳授關於真神和基督的知識」。

希望教會回到正軌

大約在1527年,神學家約翰尼斯·坎帕尼斯也遷到維滕貝格。坎帕尼斯被視為當代最偉大的學者之一。儘管身處宗教改革的中心,坎帕尼斯對發起宗教改革的馬丁·路德所提倡的道理深感不滿。為什麼呢?

坎帕尼斯反對聖餐變體論和聖體論。 *作家安德烈·塞格尼說,坎帕尼斯相信「[聖餐中的]餅始終都是餅,但也是聖物,象徵基督的肉身」。1529年的馬爾堡會議,正是為了討論上述問題而舉行的,但人們不讓坎帕尼斯在會上發表他的查經所得。之後,他更受到維滕貝格其他支持宗教改革的人排擠。

約翰尼斯·坎帕尼斯在他寫的《回到正軌》一書中,對三位一體教義提出質疑

令支持宗教改革的人最不滿的,是坎帕尼斯對父、子、聖靈的看法。坎帕尼斯在他寫的《回到正軌》(1532年)一書中,指出耶穌和他的父親是兩個不同的個體。他說,父和子「是合一的」,所指的只是他們關係密不可分,就像夫妻雖然是「一體」,關係非常密切,但仍然是兩個人。(約翰福音10:30;馬太福音19:5)坎帕尼斯說,聖經在談及父的權力比子高的時候,也用了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來做比喻:「男人是女人的頭,上帝是基督的頭。」(哥林多前書11:3

聖靈又怎樣呢?坎帕尼斯同樣以聖經作為根據,說:「沒有任何經文支持聖靈是第三個位格……聖經每逢提到聖靈,都是指上帝通過他的靈發揮力量,準備和實現他要做的一切事。」(創世記1:2

路德指責坎帕尼斯褻瀆上帝,是上帝兒子的敵人。另一個支持宗教改革的人甚至要求把坎帕尼斯處死。可是,坎帕尼斯沒有退縮。《宗教改革激進派》說:「坎帕尼斯深信,天主教會之所以會墮落,是因為沒有按照聖經和使徒們的解釋去理解上帝和人的本質。」

坎帕尼斯沒想過要創立一個宗教組織。他說自己曾「在不同教派和所有異端分子中」尋找真理,卻徒勞無功。因此他希望天主教會能回到正軌,重新確立正確的基督教教義。可是,教會逮捕了坎帕尼斯,把他關了也許20年。歷史家相信,他死於大約1575年。

「凡事都要驗明」

卡皮托、塞拉里厄斯、坎帕尼斯和當代的其他一些人,都因為勤懇鑽研聖經,得以把真理和謬誤區分開來。雖然這些尋求真理的人所得到的結論不都完全符合聖經,但他們謙卑地查考聖經,珍視自己學到的真理,這樣的態度確實值得欣賞。

使徒保羅勸勉其他基督徒說:「凡事都要驗明。美好的事,就要謹守。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5:21)為了幫助你尋找真理,耶和華見證人出版了《辨明聖經的真理》這本書。

^ 3段 1517年,由於有很多人反抗羅馬天主教會,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展開,基督新教的不少教派也應運而生。

^ 4段 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《耶和華見證人——上帝王國的宣揚者》44頁的附欄「容這兩樣一齊長,等著收割」。

^ 8段 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《警醒!》2006年5月刊《邁克爾·塞爾維特——獨自尋找真理的人》一文。

^ 17段 這本書指出,塞拉里厄斯用首字母小寫的「神」(deus)來指基督,首字母大寫的「神」(Deus)則惟獨用來指至高的上帝。

^ 20段 聖體論是由馬丁·路德提出的,他認為聖餐中的餅和酒與耶穌的肉身和血共存。